开学后怎么调整孩子的作息?
作者:林雅来源:东南快报(福州) 发布时间:2016/8/16浏览:672次
本报讯(记者林雅)元宵节一过学校就陆续开学了,但假期玩得太疯,不少孩子晚上太兴奋睡不着,早上又困得起不来,这让家长们很头疼。对此,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心理卫生科的主治医师陈敏榕说,孩子作息调整不过来,家长要承担一定的责任。如果预知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,家长们事先要有意识地调整孩子的作息。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,行为自控能力弱,因此要事先做一个生物钟的调整。现在开学了,事先调整生活作息也来不及了,陈敏榕建议,这时家长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,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。晚上孩子要睡觉了,如果提醒过后没去睡觉,那就不用再三提醒。次日起床时,家长准点叫孩子起来,如果不起来,也不要生气。睡觉迟、起床迟必然会遭遇一个行为的后果,那就是迟到。迟到了,那很有可能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、同学的嘲笑。而孩子的从众效应以及怕老师的心理,很快就会让其晚上不睡觉、白天叫不醒的状况有所改变。此时,家长要学会适当放手,通过挫折教育,帮助孩子成长,逐渐走向成熟。开学后,电视要节制,睡前可以做一些相对安静的活动,如做手工、绘画、喝牛奶、讲故事等,来调整睡眠前的生活节奏。另外,陈敏榕提醒,孩子责任心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培养,平时就可以告诉孩子:“上学是你的事情,读书是你的事情。”如,陈敏榕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,早上7:40要到学校。她就和儿子定了一个上学的时间。小孩子偶尔会磨磨蹭蹭,此时如果迟到了,陈敏榕就会跟孩子分析是谁的责任,“我没在规定时间等你,迟到是我的责任,我等了,你没到,那就是你的责任了。”
“说教不如身体力行收获得多。”陈敏榕强调,平时家长还可以适当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事。如幼儿园的孩子可以自己吃饭,二便自理;小学阶段就要学会收拾书包,自己做上学的准备。临床中很多感统失调的孩子,其中家长包办过度是非常重要的诱因。